清明时节,气清景明。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内,苍松肃立,翠柏含悲,15万盆紫色与黄色的角堇花铺就“缅怀”“致敬烈士”“传承精神”的壮丽花景,以无声的庄严向革命先烈致以最深切的敬意。 2025年3月28日,南京外国语学校赴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师生们以脚步丈量信仰之路,以行动致敬不朽英魂,用青春誓言回应历史召唤。
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在广场中央,四十六米高的花岗岩碑体刺破阴霾,像一柄永不低垂的利剑。碑身上“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鎏金大字在阴天依然流溢着光芒。
陵园内,苍松翠柏环绕着烈士纪念碑,长明灯的火光跃动不息,象征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下午,祭奠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同学们脱帽肃立,高唱国歌,嘹亮的歌声穿透云霄,激荡着每个人的爱国情怀。
随后,礼宾队员缓步上前,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粉色百合花的花篮寄托着大家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无限怀念。
“全体默哀。”随着指令,垂首的瞬间,整座山林陷入真空般的寂静。远处长江的涛声突然清晰可闻,那是1931年恽代英就义前留给妻子“莫道长江无险处,好将赤血洗山河”的诗句在回响。
三鞠躬时,我们数着青砖上的纹路。第一躬,砖缝里渗出1930年代的血色;第二躬,听见丁香树下传来《国际歌》的俄语版吟唱;第三躬,寒风掠过苍翠的松柏林发出沙沙的呜咽,仿佛无数英魂在絮语。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唯有风过松涛的低吟,诉说着对英雄的无限追忆。
仰头瞻仰纪念碑时,浮雕上的面孔次第浮现。那位紧握镐头的工人眼中有星火,怀抱书本的女学生嘴角噙着倔强,戴眼镜的教授额角还淌着血——他们永远定格在二十来岁的模样。碑座镌刻的“信仰”二字被无数手掌摩挲得发亮,此刻正倒映着我们的脸庞。
雨花台前,英魂不朽;秦淮河畔,薪火长明。南外师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缅怀之情转化为奋进之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先烈、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