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徐宁远
保送学校:清华大学
4月的春风吹不来9月的匆匆,看不见北京东路的日子被银杏叶染得金黄。骄傲的少年也不觉得昨日的烦恼。他记得的,只是来时路上那些点滴片段的本初:如同一位专业的史官,只是冷眼旁观这发生过的一切跌宕起伏,再不加修饰不加评判地记录。顶多是隐隐约约在这份史料中,他看到一朵欢腾与苦涩双生结成的并蒂花绽放,又全部变成美好的回忆。
这个少年是三年前才第一次踏入南外校园。开始时,他也有些犹豫、煎熬:选择南外,我选对了吗?过了一阵,犹豫不决是尽数消散了,因为他发现身边的同学高手云集。正如沙主任对我所言:“即使那些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同学,也是各大领域的佼佼者。”选择南外,就是选择进入一个优秀的集体,并在其中发展、成长!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手足无措、焦虑不安。身边的同学过分优秀,高一的知识又难而繁杂,难免会让人有点跟不上趟、应付不得。夜晚好似天生为“emo”而生,一个人躺在床上,总有无名的委屈涌上心头,眼角也泛起泪花。密密麻麻的数学概念、物理公式,于脑、于心,都折磨着我。
幸得良师、幸得益友。我从来跟天赋挂不上钩,但我能在幸福中慢慢变好。班主任魏老师是个直爽的人,说出来的话大多数时候冷冷的、淡淡的,却能直抵心灵、温暖学生。那句广受调侃却实在简洁有力的“走下去”,成为了全体2班同学的精神标杆。
喜欢数学李老师,虽然我是个成绩不合格的课代表,但是他绝对是一个模范数学老师。不经意“偷懒”引出的“上黑板做5种方法”、日日给我强调的思维训练、发展为口头禅的“体系”……都是我心中梦寐以求却从未切身体验过的数学课堂。
更加大爱物理老师、年级组长姚老师。如果说魏老师是冷的,那么姚老师绝对是浑身散发着阳光的。她细细软软的温柔包含着火热,好似小火慢炖,汤底“咕噜咕噜”冒泡而不完全沸腾,知心的话,我总找她说。
同窗好友中,各路学霸应有尽有,任你自由挑选。不是说进行单方面的学科指导,而是热火朝天的小组讨论。在思路碰撞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萌生出好几个新的问题,哈哈一场,再又讨论起来。
转眼就到了保送准备期间。世间的美好,好像被特意圈养在这里,来哺育青涩的我们:同班同学有一个口语非常强的女生,希望之星获奖也很高,在口语模面小组中,她毫无保留地给我们口语指导;一位老师通宵帮我改自我介绍;考前那天晚上学姐们的那次模面,一位学姐说特别看好我,让我信心大涨……还有,经历了一个保送季,我们并肩作战的所有保送生之间都更了解彼此了,因为面试的训练需要大家敞开心扉毫无保留。不经意间,就发现曾经不是很熟的女生跟我喜欢同一个歌手。也成长了很多:自律、做计划、自行时间管理、自学等等这些。总之,那是一段无尽的焦虑与随时的小确幸并存的日子。
在南外,少年们都不是应试教育的机器,而是一个个自由奔放的灵魂。他们有着健全的人格、臻于成熟的思考能力、更有难得的纯真善良。很幸运,我选择了南外,南外好像也拥抱了我,我成为了这样的人。
匆匆那年。高中的几年,总是被学业赶得步履不停,维持仅存于表面的体面,内心真诚发问:“Is it just me?”便只有秋天抬头接一片银杏叶,走廊上排成一列看体育馆总是特别好看的晚霞,拍教学楼上光影交错似有小鱼游动,是我土中带雅的浪漫和幸福。
说来也奇怪,人的记忆点就是不太一样,上面说了那么多的故事,我最难忘怀的却是这种邂逅的美感。而且,越短暂,越美好,因为人还未享受尽,它便完了。匆匆啊匆匆,三年之间,自然的美、人情的美,总是匆匆而过。我总是凭借着脑中一股朦胧的美感,又联想起我全部的匆匆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