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对话·大单元重构·思维力生长 | 南外历史组多维探索教学创新范式

发布者:教学处发布时间:2025-06-27浏览次数:10

一、紧跟学术前沿,历史关照现实——高中高校联动打开学术视野

202536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涛教授带来的《人工智能之于历史研究的机遇与挑战》专题讲座,为贯通班学子打开了学术新视界。从数字人文的前沿动态到AI辅助文献分析的实操案例,这场跨越高中与高校的深度对话,不仅点燃了学子们的学术热情,更在历史素养与科技素养的交融中培育未来人才的批判性思维。讲座后,王涛老师和南外历史组老师就讲座内容以及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做了深入座谈。

二、推进学科融合,助力思维提升——卞姗姗名师工作室线下研讨南外专场启幕

2025410日,南京市卞姗姗名师工作室本年度首场线下教研活动南京外国语学校南部新城校区重磅开启。本次活动以“思维融课堂”为主题,通过双学科融合示范课+校本课程建设,展现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创新范式。

南京外国语学校历史教师季曹丹、化学张周洁联袂执教《用化学实验点亮技术革命》呈现了一节科思维碰撞的双师课堂

中华中学历史教师郭俐带来文史融合创新课,引导学生从史记·李斯列传》细腻描写中挖掘历史真相,又以历史史实为依据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

周媛媛老师带来《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融通实践》的讲座,详细介绍了南外博物馆课程的建设历程、实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为其他学校在课程融通方面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经验。

此次南京市卞姗姗名师工作室的线下研讨活动,通过创新课程展示与经验分享,为教育工作者们搭建了交流与学习的桥梁。“思维融课堂” 的理念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践行与传播,这将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


  1. 立足新课标理念深化课堂教学——初三历史组开展单元主题复习课研讨活动


2025327日,初中历史组以“课堂教学标准的理解与创新”为主题围绕初三单元主题复习课设计展开深度研讨,特邀市教研专家团队现场指导,初中教研组教师全程参与。

1.立足课标,重构复习课堂框架

针对课堂教学标准和中考复习的特点,初三备课组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为案例,打破传统分课时教学模式,尝试大单元主题整合。曹晨老师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多维度分析民族交融特征,引导学生构建“多元一体”发展脉络;唐园园老师以长时段视角串联魏晋至明清的民族关系演变,通过史料对比揭示国家认同深化的历史逻辑。

2.以研促教,凝聚团队智慧

在历时数周的磨课过程中,初中历史教研组充分发挥集体力量,高中部老师积极帮助与指导,年轻教师与资深教师结对研讨。通过不断的教案修改、试讲打磨,逐步解决“教学内容取舍”“问题链设计”“学情适配”等关键问题最终呈现两节高质量的探究课。


3.专家引领,深化教学改革

南京市历史初中教研员王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像史学家般思考:通过问题链搭建研究路径,在个性化学习中培养历史思维;善用AI技术辅助学情分析,但需始终立足课标要求。  鼓楼区历史教研员金波就如何充分理解教材,利用教材,教好教材提出了宝贵的具体建议。秦淮区历史教研员马娟娟则从提高中考复习课效率和效果角度给予了详细的指导。

南外历史教研团队正以开拓姿态探索课堂教学新范式在历史脉络梳理中厚植家国情怀,在问题解决中提升关键能力也将继续以“守正创新”的教研精神书写学科育人新篇章。


通讯员:季曹丹、陈曦


Baidu
sogou